緋紅之月 作品

第716章 世界博弈(十)

  但赫斯本人根本不在乎這點小事,與前來迎接的漢密爾頓公爵進行了交談後,赫斯就等著被帶走。很快,英國政府派的人就到了。赫斯立刻遞上了寫好的信件,並且再次聲明瞭他此行的目的。

  “我前來英國是為了執行人道使命,元首並不想征服英國而是要實現停戰。元首認為德國將迅速贏得戰爭,而我本人堅定的認為,必須停止這種不必要的流血,我建議建議德英雙方共同討論可行的和平方案。而且我轉達元首的和平條件,英國國王有義務保證我的行動安全和自由意願。”

  看得出,對面的英國官員與軍官聽這段話的時候,神色中都是不滿。但他們依舊將赫斯用車送到了倫敦,並且把赫斯給監管起來。雖然赫斯對現在的狀況並不滿意,但是他注意到,英國並沒有對他採取囚禁手段。僅此一點,魯道夫·赫斯就感覺自己這次行動非常有價值。

  英國首相丘吉爾此時正陷入到人生的重大選擇之中。對丘吉爾來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大英帝國。雖然現在已經沒有大英帝國,而是聯合王國。

  丘吉爾與其他英國上層一樣,都認為中英戰爭很可能爆發。但是丘吉爾沒想到,何銳居然是以《太平洋憲章》的方式表達了戰爭的意願。

  在英國政壇上,丘吉爾是現階段為數不多與何銳資歷差不多的人。1910年,丘吉爾在35歲的時候出任內政大臣,1911年又成為了海軍大臣,以海軍大臣的身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戰爭初期,由於丘吉爾指揮不當,英軍在西線連連受挫。為了打破英法協約國軍隊在西線和德軍相持不下的膠著狀態,丘吉爾提出一套新的作戰計劃,主張派一支強大的艦隊進入由奧斯曼帝國控制的達達尼爾海峽,攻佔加利波利半島,迫使奧斯曼帝國屈服,以其從後側打擊奧匈帝國和德國。為此,數十萬英國軍隊自1915年2月起陸續遠渡重洋來到加里波利半島,但始終未能打開局面,包括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精稅部隊傷亡巨大。

  1915年5月,丘吉爾被免去海軍大臣的職務,遭到了上層的驅逐。被排擠在政治圈之外的丘吉爾決定辭職,趕赴法國前線擔任蘇格蘭皇家火槍營指揮官,親自參加戰爭。也就是在此時,何銳畢業後回到國內,以中校團長身份前往東北四平。

  首發&:塔>-讀小說

  1916年5月,在前線拼死作戰的丘吉爾放棄了中校營長身份,重新回來參選議員。也是這一年,何銳從張錫鑾手中接過鎮安上將,成為了東北政府的首腦。

  對比著這樣的歷史,丘吉爾有些搞不明白比他小了16歲的何銳到底想得到什麼。從慕尼黑會議開始,何銳就在全力阻止歐洲戰爭的爆發。如果何銳成功了,歐洲戰爭短時間結束。那麼何銳還會搞出來《太平洋憲章》麼?

  如果說是何銳看到歐洲的分裂與衰落,所以搞出《太平洋憲章》,那也不夠合理。綜合中國從1937年開始的造艦計劃,那就是何銳從1937年就開始準備與歐美開戰。丘吉爾認為這個可能太小了。

  丘吉爾倒不是非得在這些領域糾結,而是因為搞不清楚這點,丘吉爾就很難做出判斷。何銳發表了《太平洋憲章》後並沒有必要立刻發動戰爭,他完全可以拖下去。而英國現在卻必須立刻做出判斷,到底是將納粹德國當做英國的最大敵人,還是把加入太平洋憲章的亞洲國家與自由法國這個二五仔當做最大的敵人。wenxueЗ4.net

  丘吉爾不停地抽著味道濃烈的雪茄,因為心中急躁,如同困獸般拖著肥胖的身體在屋內走來走去。《太平洋憲章》本身鋒芒畢露,但是英國在短期內竟然沒有辦法立刻應對。

  尤其是何銳在過去二十幾年中,通過一系列的外交手段構建了圍繞中國的良好地緣政治環境。英國短時間內找不到任何能夠直接牽制中國的力量。到現在為止,美國有能力牽制中國,以美國的體量和實力,的確是牽制中國的最好棋子。但是美國政治已經不受英國控制了,而且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情緒極為高漲,美國人民表示,“絕不會加入歐洲人發動的骯髒戰爭”。即便是有意參戰的羅斯福,都被逼著表示,“我不會發動戰爭。”

  丘吉爾此時突然感覺自己明白了當年日本帝國時代高層的心情,面對何銳貌似輕描淡寫的行動,日本帝國高層竟然沒有一點破解的辦法。對這樣的局面,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描述的,“戰勝於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