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675章 明確的未來(二)

  可沙赫特在某種程度上讓希特勒失望了,希特勒平靜的答道:“沙赫特博士,我認為德國的發展並沒有能充分發揮出德國人民應有的力量。”

  沙赫特感覺從車窗縫隙中吹進來的冬日寒風格外的冷。從33年初到現在的35年12月,大概過去了3年。在過去三年中,沙赫特竭盡全力,堵上了自己的政治信用,為德國談成了非常多的商業合同。在這三年中,沙赫特也親眼看到了納粹德國的高速發展。由於納粹黨有其他德國政黨不具備的基層組織力,德國人民完成了難以想象的經濟奇蹟。而希特勒指責沙赫特的話,卻透露出不滿。按照德國魏瑪時代的傳統,沙赫特聽到這話後,就該考慮辭職。或者乖乖的聽從希特勒往後的所有命令。

  想到自己的努力,沙赫特還不想放棄,他答道:“元首,投資規模已經到了極限。繼續這麼投資下去,就是單純的支出,不再會有收益。國有化並不會起到想象中的結果,因為國有化並不會憑空產生利潤。真正的利潤是通過產業升級,生產效率提高而產生。只是增加訂單,與利潤提升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此時,希特勒的汽車行駛到了第一個下高速的路口。車輛轉彎,駛下了高速公路。也讓希特勒有機會停下這次談話。這並非希特勒第一次上高速公路,也就沒必要非得從頭開到尾。很快,汽車就上了返回柏林的道路,這些老舊道路比較顛簸,尤其是修建高速公路的物資得靠這些老道路來運輸,在各種重壓下,路面損壞嚴重。此時還沒來得及修補。這些顛簸讓交談更加順理成章的停頓下來。

  等汽車回到了比較平坦的道路上,希特勒也繼續談起了經濟問題。但希特勒這次並沒有再批評沙赫特不夠努力,而是專心的聽起沙赫特對即將結束的第一個四年計劃的看法。

  最近的美國國務卿赫爾公開說,“沙赫特完全不值得信賴!”因為沙赫特搞了一個小把戲,就是用德國的工業品作為償債手段,向美國和英國“還債”。由於美國非常想收回借給德國的錢,就接受了這個方案。

  沙赫特則通過“還債”,在美國獲得了貸款的額度。便借了美元購買美國的技術,以及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原材料。最初美國人沒能反應過來,但是搞了一年之後,美國終於回過味來。沙赫特施展的詭計很巧妙,對美國的傷害也很直接。

  美國人想收回的是美元,如果德國提供不了美元,也可以用德國的資產還債。可沙赫特這麼一搞,美國人只是拿到了大量質量超過美國同類商品的德國商品。美國搞了羅斯福新政之後,美國國內失業率依舊保持在15左右。美國政府拿到這麼一大批德國商品,它也賣不到其他國家,只能在美國過內銷售。這麼以來,等於是德國商品搶奪了美國國內市場。

  而沙赫特利用還債後得到的美元借款額度,借走了美元,繼續購買原材料和美國技術,提升了德國的技術水平與工業產能。這個看似謙卑的“還債方案”,在實際操作中變成了德國在美國身上插了幾根管子不停吸血。

  要是這麼不停的發展下去,等德國“還清了欠美國的錢”,美國只怕失業率得到30%。所以美國國務卿赫爾才會大罵“沙赫特完全不值得信賴!”並且中斷了這個還債協議。而德國正好利用美國中斷還債協議,停止向美國還債。

  沙赫特不認為這是自己的成功,他對此其實很憂慮。因為德國正在急功近利的操作下,逐漸被切斷了與歐美市場的關係。現在德國還能維持的,其實是傳統的貿易關係。

  雖然知道自己對中國的評價很可能會引發希特勒的不滿,但是沙赫特也顧不上避嫌,他坦率的講述起這兩年的嘗試,“元首,我們始終沒辦法打開與中國的官方貿易,使得我們無法從中國市場獲得足夠的收益……”

  “不用再說了!”希特勒打斷了沙赫特的話。何銳對德國降低外交關係,等於是表明何銳希望德國換政府。納粹已經完全掌握了德國政權,自然不可能下臺。所以兩國已經沒有官方的友好接觸。納粹黨不是沒有嘗試過,譬如國人人權組織,就是納粹黨希望的一個突破口,結果中國官方把這個口子也給封死。

  那些到中國投資的企業,完全是單純的商業活動。便是這樣的企業,也是遭到了實際上的歧視性待遇。除非德國把最高技術的企業與中國合作,否則就沒有空間。而希特勒哪裡肯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