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646章 政冷經熱(九)

  看著這位納粹代表的背影,莫洛托夫覺得自己好像完全沒有佔據上風,很是不甘。但這也沒辦法,這是斯大林總書記的安排。第一個五年從1928年開始,1933年是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的年份。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蘇聯建成了1500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工業企業,在蘇聯歷史上首次出現了拖拉機、飛機制造、汽車、重型機械、機床製造、化學合成工業、精密儀器製造等新興的工業部門。1932年的工業產值是1913年的349.8%。農業產量是1913年的187%。如此成功的政策,使得斯大林總書記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如果把進出口也算在內,蘇聯的輕工業品供應達到了1913年的820%,中蘇貿易不僅打破了蘇聯遭到的鼓勵,更是滿足了蘇聯的大部分需求。性價比很高的中國輕工業品輕工業品,不僅滿足了蘇聯城市工業人口的需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蘇聯的農村問題。

  回去的火車上,莫洛托夫看到蘇聯農民們已經開始做春耕前的準備,以前的農民無論如何都不願意這麼早上工。蘇聯剛建立的時候,根據蘇聯農業播種面積計算出來的糧食產量,不管怎麼都收不足。以至於幹部們必須採取拆房、吊打的方式逼迫農民交糧。

  幾年前開始,蘇聯把輕工業品運去農村,農民把糧食賣掉,購買輕工業品,雖然看似複雜了一些,整體效率大為提升。那些沒有覺悟的俄羅斯農民們,為了買到國營商店裡面的輕工業品,甚至很自覺的把糧食拿出來賣給國家。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最近兩年,當大量中國生產的農用車輛與機械進入蘇聯後,那些農民們生產積極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當農民們開著他們各種兩輪、三輪、四輪車輛拉著交稅之後的剩下的農產到城市的農貿市場上銷售,令幹部和工人們有些不滿。但是蘇聯政府則靠從中國引進技術,並且加大進口,讓蘇聯幹部和勞動模範們也開上了汽車,倒是大大緩解了這些不滿。

  莫洛托夫此行之前對蘇聯與德國的經濟進行了調查後,其實也不是很確定,到底要從德國購買些什麼。德國現在的確有些技術產品,譬如蔡司的光學儀器,技術水平的確在全球都很先進。但是蘇聯也有自己的光學儀器廠,即便產品質量不如蔡司的產品,也能夠充分滿足蘇聯的需求。

  把斯大林總書記的看法與裡賓特洛甫的態度對應,莫洛托夫不得不認為,斯大林總書記把中蘇合作的經驗,以及從中國借鑑的經驗放到了蘇德最新關係上。

  蘇聯現在不願意主動提及中國政府的政策,過分宣傳外國對蘇聯來說不是什麼好事。但是蘇聯一直在研究中國的經濟發展,對何銳政府的政策非常重視。蘇聯黨校的研究報告認為,何銳政府非常注重擴大規模。通過借款購買,以及引進外資的方式,全力解決中國“有沒有”的問題。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之後,何銳政府又開始推進規模。

  由於中國6.5億的人口,人民需要量暴增,使得中國工廠能夠快速招人,使得中國從一個農業國快速跨過工業國的門檻。這種做法也是斯大林同時五年計劃的思路之一。從結果看,第一個五年計劃獲得了偉大的成功,國家投資讓本就是世界列強之一的俄羅斯地區迅速完成了工業化。

  回想著成功,莫洛托夫最終決定再次堅持斯大林總書記的對德思路。因為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英國、法國、美國都實際上與蘇聯進行起貿易。但是這種貿易關係並不穩定,一旦歐美經濟危機結束,這些國家就會立刻重新對蘇聯採取貿易封鎖。而法國經濟由於沒有受到經濟危機的衝擊,法國在中歐以及東歐大量撒錢投資,對於蘇聯持一種並不友好的姿態。

  斯大林總書記認為,想改變法國對蘇聯的態度,就只能從德國入手。如果法國開始感受到德國的威脅,在現在的歐洲大陸上,法國能夠合作的對象只剩下了蘇聯。

  決定支持斯大林總書記的路線,讓莫洛托夫感覺更加不安。在蘇共內部,大家或許不敢直接抨擊斯大林總書記,但是同志們可是敢猛烈抨擊莫洛托夫。德共以及第三國際的覆滅,大概就得由莫洛托夫來出任捱罵的角色了。

  莫洛托夫長談一聲,很想喝一杯。突然就想起了裡賓特洛甫送給他的酒。但莫洛托夫並沒有去碰那些酒瓶,現在蘇聯收入以及待遇提升後,對於腐敗的打擊也嚴厲起來。不少曾經收過歐美國家外交人員禮物或者招待的幹部都因此落馬。

  為了兩瓶酒就被品評,甚至是免職,莫洛托夫覺得自己完全沒必要這麼做。於是莫洛托夫叫來秘書,“你去餐車那邊,給我拿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