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392章 血寶石(十二)

  此次中國與英國開戰,民間情緒倒是沒有那麼激烈。但是在黃炎培看來,民心已經沒有東北政府對日本作戰時候那麼寬容。那時候東北政府只要不敗,人民就覺得完全能接受。而此次對英國作戰,民間可不考慮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所以中國勝算並不大。

  不,正因為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所以這次一定要打贏不可!

  黃炎培對新政府評價很高,想到這場戰爭,就覺得新政府面對這場戰爭定然殫精竭智。所以見到何銳在此次會面中完全不提及戰爭,好像根本沒有這場戰爭一樣。心中也不由得佩服何銳的氣度。

  就在黃炎培準備宣佈何銳將先離席之時,有位老先生站起身。在一眾人中,這位老先生是唯一留辮子的,他用相當流利的法語說道:“何先生,我有一個問題,不知你為何要制定辮子稅與裹腳稅。這麼做是否心胸太不寬闊?”

  何銳知道此人,乃是民國奇才辜鴻銘。辜鴻銘是南洋人,出生在馬來西亞的檳城州。父親是正宗的中國人,然而母親卻是一名西方人。如此教育環境以及父母的薰陶下,他很早的就學會了多門語言,包括英語、中文、馬來語和葡萄牙語。

  他的天賦也得到了當時他父親老闆的賞識,並且從小就開始教他讀西方古典名著莎士比亞、培根等人寫的書。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app愛讀小說閱讀最新章節。

  之後在他少年時期,由老闆舉薦送去德國學習,並回到英國被愛丁堡大學錄取,在此學習文學,後又赴德國學習哲學和文學,總計拿到了13個博士學位,熟練掌握九種語言,很早就開始翻譯論語中庸和大學。

  在此期間,他不停地在外文報刊發表文章,宣傳中國國學並嘲諷西方的文化。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多的博士學位,並且有氣魄在西方的報紙中為中國文學佔據一席之地。

  辜鴻銘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了信心,正是因為他,西方人才對中國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可以說他就是當時中國文化的傳播大使。但是對那些封建糟柏比如婦女纏小腳的陋習,他卻尤為喜歡,甚至為此專門取了一個小腳中國姑娘為妻。

  聽辜鴻銘用法語提問,何銳也用法語答道:“辜先生,既然你已經注意到了辮子稅與裹腳稅,就應該知道這兩個稅是有日落條款的。從1924年開始,到1944年結束。這兩個稅就會被廢除。而且現階段,這兩個稅其實也沒真的收上來什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