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1章 畢業の何銳(一)

    到了等候的眾人面前,何銳打了招呼。已經坐下的陸大教官崗村寧次指了指他對面的空位,“何君,請坐。”

    沒座位的軍人們圍攏在有座位的周圍,等何銳坐下,所有座位都坐滿了。站立的軍人們不經意就形成了一個圈子。

    摘下軍帽,何銳明亮的目光掃過對面的青年軍官。這裡面年齡最大的是陸大教官崗村寧次。31歲。小畑敏四郎,參謀本部參謀,30歲。在他們身後站立的青年軍人,大多數出身日本有產或者有身份的階層。在何銳身後的那些人,大多出身與富貴無關。

    轉過頭,何銳對身後的石原莞爾命道:“石原,把最新一期《軍魂》發給大家。”

    石原莞爾從書包裡掏出一疊小報,旁邊眾人紛紛傳遞,很快就人手一份。

    聚集在這裡的人出身大不相同,卻都是因為這份沙龍小報《軍魂》而聚集在一起。一年多前,何銳與幾個性情相投的軍官酒酣耳熱後決定創辦。原本只在陸大發行,後來逐漸進入各地陸軍士官學校,海軍學校。最近甚至到了發行後一兩天內,就會有幾份出現在參謀本部和大藏省。

    隨著《軍魂》小報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軍魂》投書,寫文章,辯論的軍人越來越多。最近七八個月,更是有崗村寧次、小畑敏四郎等陸大教官和參謀本部的年輕參謀參與進來。

    大家拿到這期《軍魂》後沒有與往常一樣急著。何銳即將歸國,每個人都想聽聽他此時要說些什麼。

    先開口的卻是31歲的教官崗村寧次,“何君選擇歸國,誠為可惜。不知此次相別,下次何時再見。”

    何銳與身為陸大教官的崗村寧次經常相見,卻不是什麼相知好友。爽快的對崗村寧次答道:“這期《軍魂》上有崗村學長的文章。未來局面若是按照崗村學長的觀點發展,最早五、六年,遲則十多年,你我以及諸位同學自然會在戰場上刀兵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