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 作品

第六七五章天塹變通途

    李文軍打電話請示市文物局,這兩個在施工現場的瓷窯怎麼辦。

    市文物局說他們很忙,那兩個沒有價值的瓷窯不值得浪費時間,隨便他們處置。

    於是李文軍便開始按照他的步驟招人,施工。

    這會兒剛好是五月底六月初,剛好是兩段農忙中的農閒時間。

    每戶留一個勞動力幹農活,其他的都來李文軍這裡幹活了。

    反正能掙一個月是一個月。

    人很快湊齊,李文軍又照例從市路橋施工隊請了兩個人來指導,譚打雷負責後勤。

    如今這已經成了李文軍施工隊標準配置。

    結果醴縣這一段就這麼順利開工了。

    -----

    右縣那一段就更有意思了。

    等李文軍一來,雨停了。

    李文軍拿了一套設計圖出來。這一段道路被設計成離地兩米的高架路,下面用橋墩支起來。這樣一來,村民不用翻路去對面河邊這麼危險,路面還不會被洪水泡。算算成本,比隔一段距離設一個涵洞或者人行天橋還省錢。

    其實不是李文軍一拍腦袋想出來的法子,而是多年後修這條路的時候,市建設公司經過精確的計算比較,確認整條路用橋墩抬高最省錢最方便。

    季青辰和孔予禎都暗暗咬牙:這混蛋果然一早就算好了他們會遇見的問題,也有解決方案,就等著他們來求他,他好接手、

    這一段就是以市路橋施工隊為主力,村民做配合,然後陶光明負責後勤,不過幾天也開始了。

    ----

    到了茶縣這一段,李文軍又拿了一套設計稿出來,遇見高山就從山谷裡架高架橋過,碰到矮的山就從頂上過,反正一步彎路也沒繞,一個洞沒打,就成功從群山中突圍。

    這些圖紙,其實他也在季家和孔家折騰的這兩個月裡,一張一張寄給不同的設計院核算過,確認他自己沒有記錯,才敢拿出來。

    李文軍把省路橋施工隊的人請來了,然後加上之前為他幹活的那群施工工人們打配合,他自己親自搞後勤,也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