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倭患

    於是,在哥哥的照顧下,朱祁玉一直到了二十歲,還住在京師,沒有就藩。

    緊接著,便是瓦剌來襲,皇上御駕親征,先是被圍困在土木堡,後逆轉戰局,又率三千營殺進大漠,然後便與朝廷斷了聯繫。

    這時候,群臣才想起,京城中還有個郕王呢!

    朱祁玉第一次被重視起來,當初那些不正眼看自己的朝廷重臣,一個個對自己噓寒問暖,竟讓人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可是,自從監國以來,明顯感覺到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每日處理朝中大事已經讓他身心俱疲,然而,更令他感到震驚的是皇上離京的那天,說過的那些話。

    祖制,並非要一成不變。

    滿朝文臣口中的聖賢之理,治世之道,在皇上口中,卻成了迂腐至極的空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為君者,為臣者,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自那天起,朱祁玉開始懷疑人生。

    他每天都在思考,究竟誰對誰錯,可是,越思考下去,越感覺到乏力,特別是皇上那番話中所蘊含的道理,似乎並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段該有的東西。

    以至於……他現在感受到了和皇上之間的差距,心中生出一種自卑感……

    或許他自己並沒有清晰地意識到這一點,可是,曹鼐的一句話,讓他心中無名火起。

    皇上都放心把朝廷交給我,你們倒好,什麼事都要找皇上,當我這個監國是擺設?

    不就是倭寇嗎,朝廷養了那麼多備倭衛是幹什麼吃的,出兵就是了!

    至於說什麼倭寇行動迅速,來去如風,海岸線太長,難以防守,諸如此類的難處,簡直都是廢話,如果倭寇那麼容易對付,還用得著你們來說?

    “讓兵部拿個剿倭的章程出來,現在朝廷要兵有兵,要糧有糧,小小的倭寇,何足懼哉?”

    曹鼐始終放心不下,又問道:“殿下說的有道理,不過,臣建議……還是問問皇上的意思吧,皇上接連三日沒有上朝了,有些大事還需皇上親自處理較為妥當。”

    朱祁玉頓時沉下臉來,說道:“三五成群的倭寇也算大事,曹閣老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吧?”

    曹鼐已經隱隱感覺到,今日的郕王似乎有些變化。

    不過,他還沒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繼續說道:“臣以為,倭寇橫行,和倭國脫不開干係。”

    張益也跟著說道:“不錯,若是沒人在背後支持,這些賊寇搶掠來的財物銷往何處?”

    兩人說完,高轂說道:“倭人的使節就在京中,不如將其召來,讓皇上親自跟他們談一談?”

    朱祁玉想了想,點頭道:“可以,將人帶到這裡來,本王親自接見!”

    “皇上那邊……”

    眼見高轂又提到皇上,朱祁玉不耐煩地說道:“不過是一名小小的時節,本王見他,已經是給了他們莫大的面子。就算是倭國的國王到此,至多算個親王身份,按照禮節,亦是由本王接待!”

    曹鼐等人面面相覷,他們不知道哪裡惹的郕王不開心了,如此不愉快的局面,還是頭一次。

    “臣等這就去安排!”

    三人離開文華殿,張益率先說道:“兩位,有沒有發現郕王有些不對勁?”

    高轂說道:“該不會是受了皇上的影響,多少有些……有些……”

    至於有些什麼,他說不出來。

    皇上這兩年已經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變化,甚至有些離經叛道的意思。

    現在好了,一向老實本分的郕王也開始了……

    周圍各國在大明,都駐有使節,主要是協調朝貢之事。

    鴻臚寺的倭使東常緣得到宣召,也是一頭霧水,便匆匆來見。

    而今,倭國已經內亂,現在掌握了京都的,並且操控幕府的,乃是年僅十四歲的足利義政。

    足利義政是第六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教的第三子,正統六年,足利義教被赤松滿右暗殺之後,同母兄足利義勝繼任將軍,但兩年後早逝。足利義政在管領畠山持國等人的支持下,被選為第八代幕府將軍,並於正統十四年正式上任。

    東常緣是足利家族的幕僚,此人除了是武將,還是歌人,就相當於大明的讀書人,

    足利義政雖然年輕,卻深知,控制了海貿,尤其是與大明的朝貢貿易,就形同於源源不斷的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對於朝貢,他極是上心,這才讓幕僚東常緣作為倭國的使者,常駐於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