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魚翁 作品

第238章 從最低的門童幹起,與主任的思路不謀而合

    消化內科的羅生生基本上對周燦有求必應。

    這種特殊待遇也就只有周燦這個規培生能夠享受到。

    別小看隱形地位帶來的便利,很多時候可以幫上大忙。值夜班就不必說了,有其他醫生和護士幫忙盯一盯病人,晚上可以放心的窩在值班室睡覺。

    有些規培生需要上36小時的班,這種超強度的長時間持續工作,要說中途不抽空打幾個盹,便是鐵人都抗不住。

    值班時可以睡上幾個小時,第二天才能滿血復活。

    也能避免猝死。

    ……

    他直接來到一號特需專家門診室。儘管現在還沒到下午一點上班時間,外面的走廊上,還有更外面的候診大廳內已經擠滿了求診的患者。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胡吃海喝造成的消化道疾病也是隨之增多。

    還有就是因為工作繁忙,經常錯過飯點吃飯,草草對付一頓。

    時間久了,消化道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最常見的就是胃潰瘍,腸炎等。

    殊不知,胃潰瘍會大幅增加胃癌的風險。

    胡吃海喝就更不必說了,會加重身體負擔。肝、腎、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都會大幅增加。

    周燦來的時間剛剛好。

    尚主任也帶著一位門診護士與一位助手醫生,三個研究生過來了。

    醫院的主任醫師,只要學術強一點的基本上都是副教授,教授級別。在醫院行醫的同時,也在圖雅醫學院擔任著教書育人的工作。

    通常來說,主任醫師坐診時帶的助手醫生,一般都是重點培養對象。

    可以理解為當成親傳弟子來教。

    醫學上有句話,叫做想治病先看病。

    所有的診療程序都是先給病人診斷,查出病因後,再進行相應的治療。

    如果連病人得的是什麼病,病灶在哪都搞不清,很可能治一個死一個,治兩個死一雙。

    醫院自有一套培養新人的機制。

    正常情況下,都是先在病區實習一年,規培一到三年,對各項接診流程,各種疾病的處理積累了一定經驗後,可以漸漸跟著老師到門診學習。

    這裡必須提一下,住院部的醫師到門診坐診,一般都是一週只有一次機會。

    也就是坐診一天。

    主任醫師或者名氣較大的主治,副主任醫師,醫院都是巴不得他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坐診。

    實際上,他們反而因為各種工作、會議、科研,時間忙不過來,經常都需要醫院強制性為他們規定一週的坐診時間達到幾天。

    比如規定尚主任每星期坐診不少於兩天,但是尚主任特別忙。收治的病人,手下的主治醫師,住院醫師處理不了的,必須由他親自來處理。

    還要搞科研,去學院上課,帶學生,給患者做介入手術,參加各種會議,去其它科室甚至是外院出診等等。

    他實在太忙了。

    於是就只能對一週的行程做安排,星期一上午有時間,那就上午坐診半天。星期二下午能擠出時間,然後星期二下午再坐診半天。

    所以患者掛號時經常會發現專家、教授們像是打游擊戰,隔三岔五的不定時坐診。

    其實這已經是這些國寶級的主任醫師們在想方設法擠出時間來完門診任務了。

    周燦一個規培生,能夠跟著主任醫師坐診,這就是尚主任給他的一種獎勵。

    也是對他的工作態度、實力的一種認可。

    “周醫生等很久了吧?”

    尚主任和藹的笑著跟他打招呼。

    “我也是剛剛到。這一路走過來,走廊上與候診大廳內全是人,我從沒想過消化內科的門診量這麼恐怖!”

    周燦這麼聊天的目的,就是活絡一下氣氛。

    不至於把天聊死。

    “呵呵!下午還算好的呢,上午的門診量要更大。一個科室發展得好不好,其實也能從門診量體現出來。咱們圖雅的消化內科自從單獨創建了內鏡檢查與介入手術以來,患者對咱們的總體滿意度還是相當不錯的。口口相傳,這才有了今日的景況。”

    尚主任是消化內科的帶頭人。

    提到科室的門診量,他的臉上,眼裡,都透著驕傲與自豪。

    這是他苦心經營多年才得到的興盛。

    也是他這些年領導消化內科交出的一份滿意答卷。

    “哦,對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輪轉到咱們科室的住培生周燦。這位是消化內科的肛腸領域的主治醫師黃興貴。他們三人是我帶的研究生,邱承宇、謝琳、羅靜尹。”

    都說內科的女醫生數量比較可觀。

    尚主任帶的三位研究生,有兩個是女性,看來傳言非虛。

    “你們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以後還請多多關照!”

    周燦把姿態放得很低,即便對三位研究生,也是十分客氣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