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412章 赳赳羽林

    「三年成弓,三月成弩啊······」

    站在牆頭之上,看著城外,正遊蕩於奴隸炮灰之後,與城牆平行移動的樓煩弓騎,靳歙唏噓之餘,也不由發出這樣一聲感嘆。

    三年成弓,三月成弩,其實是中原由來已久的一個共識;

    ——要想將一個兵卒,培養成戰鬥力達到合格水準的弓卒,那就起碼需要訓練兩到三年。

    注意,這裡的訓練,並不是說這個士卒,自己在家找個靶子,一箭接一箭練三年;

    而是在初步掌握了弓箭射擊技巧,並正式成為弓兵預備役之後,在軍隊,跟隨弓兵方陣,再練兩到三年的時間!

    這三年的時間,大部分的訓練內容,都並非是單個兵卒的射擊精準度,而是整個弓兵方陣的齊射效率,以及彼此之間的配合默契程度。

    至於射術,就只能由士卒自己加練。

    而相較於弓兵這種「三年可成」的超高培養成本,弩卒的培養,顯然就簡單的多了。

    在第一步,弩卒的選拔要求,就會被弓卒低好大一截;

    弓卒的選拔,往往要求備選士卒手臂、腰腹有力,身形儘量高大些,並且具有高於常人的視力。

    也就是這幾條看似簡單的選拔要求,卻撐起了漢室「非精銳,不成弓」的超高弓兵質量。

    ——尋常的大頭兵,別說身材、視力了,能不缺胳膊少腿,能掄得起戈矛、刀劍,就已經算是合格了!

    而同樣作為遠程打擊兵種的弩卒,則只對備選者提出了腰腹力量、正常視力這兩點要求。

    因為相較於需要自己挽弓、自己射擊,並且還要保持挽弓瞄準姿態的弓兵,弩卒只需要能拉開弩機,完成箭羽的裝填;

    這裡的「拉開弩機」,可以是臂張,可以是足張,實在不是,甚至還可以撅長——仰天躺在地上,雙手拉弩弦,雙腿蹬弩身完成裝填。

    除了選拔要求的差異,弩卒的訓練強度,也遠低於「三年而成」的弓兵。

    原因很簡單:弩機的待射擊姿態,非常輕鬆;

    ——端著裝填好箭羽的弩機,瞄準敵人的方向,隨時準備射擊即可。

    反觀弓,非但需要射擊者在待射擊姿態時,保持挽弓不射的姿勢,還需要調整呼吸,儘量保證挽弓的手不亂抖;

    尤其是在射擊的瞬間,一定要如同後世的狙擊手一樣,將呼吸、心跳調整到最佳狀態。

    說白了:弩機,其實就是「懶人弓」。

    控制箭失發射彈道的弩臂,使弩卒不需要花費多年的時間練習精準度;

    上膛即可蓄勢待發的弩機,也使得弩卒不需要有很強的耐力、氣力;

    只要能完成弩機的裝填,並瞄準敵人扣下扳機,便基本可以算作是一個合格的弩卒。

    而「三年成弓,三月成弩」,在如今的漢室,也是有實際數據作為支持的。

    ——一支以「會挽弓」的青壯組成的弓兵預備役,需要花費至少三年的時間,才能保證八十步距離下,單兵平均上靶率達到六成;

    而一支由「不殘疾」的青壯組成的弩卒預備役,卻只需要花費三個月時間,就將八十步距離下的單兵平均上靶率,提高到六成,乃至七成。

    單就是這近乎處於兩個極端的培養成本,便足以讓任何一支同時擁有弓、弩這兩種武器的軍隊,全方位無死角的放棄弓兵,轉而以弩卒,作為主要遠程打擊兵種。

    當然,前提是:弩兵,能完美替代弓兵的作用,完成弓兵能達成的所有事。

    至於如今的漢室,之所以沒有全面放棄「弓兵」這種培養成本高、培養時間長,且對兵源有較高要求的兵種,主要還是因為弩機,還是有些比不上弓箭的天然劣勢。

    首先,是弩機的組成,是由一張橫臥的弓,以及弩臂、弩機而成。

    這就導致弩機這種「橫著發射的弓」,幾乎不具備任何拋射殺傷力,只能通過近乎平射的射擊方式,來對敵方造成殺傷。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

    ——弓、弩同作為遠程打擊兵種,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要被步兵,甚至是重步兵嚴密保護在身後的;

    也就是說:在戰爭中,除了城池攻守戰、攻堅戰等特定環境,大多數「兩軍對壘」的情況下,弓、弩是需要通過拋射,來對遠方的敵人造成殺傷,並不誤傷身前,保護自己的步兵陣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