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佐吏 作品

第0170章 爾等,皆漢忠良!

    “咳,咳咳······”

    “少府國之柱石,往半歲,實頗有辛勞。”

    “待父皇班師,孤必當以此間事盡數稟奏,以請功於父皇當面!”

    略有些尷尬的僵笑兩聲,又許下‘為你輕功’的諾言,劉盈便生硬的將話頭一轉,趕忙將話題重新拉回了正軌。

    “修渠之事,進度如何?”

    聽聞此問,陽城延面上仍舊是那副嚴肅中,稍帶些許疲憊的神情。

    “已大半近畢。”

    “自春二月上旬,臣便已召渭北民壯,攜往冬所編之柳席,至三原聚集。”

    “今三月已至,往近月,此渭北民壯四萬餘,另加少府官奴三萬,皆於鄭國渠沿岸,以柳席、碎石制埽。”

    說到這裡,陽城延話頭稍一滯,面容之上,也是稍帶上了些許僵硬。

    “除去冬,自來之渭北民壯四萬,二月之時,另有近二萬民自來,言欲為家上修渠。”

    “然臣以為,此二萬餘人之所來,當乃圖家上如冬至般,賜糧米與民食······”

    聽陽城延此言,劉盈只稍一愣,旋即笑著搖了搖頭。

    “嘿!”

    略帶得意地一笑,劉盈便頗有些做作的昂起頭。

    “此,乃父皇得天下民心,得關中民擁戴之故啊~”

    “得如此民心,吾漢家,又何愁不興?”

    聽著劉盈毫不掩飾的往自己老爹臉上貼起了金,陽城延也只面帶附和的稍一點頭。

    不片刻,便見陽城延繼續道:“二月末,埽數十萬已盡成,以埽鋪渠之事,今亦近畢。”

    “今已至春三月,春耕在即;只待家上往視渠,若無不妥,便可重開渠首。”

    言罷,陽城延便似是如釋重負般,將一直繃著的肩膀稍一鬆,旋即略帶些期盼的望向劉盈。

    見此,劉盈縱是有心問問那幾十萬塊石磚,也終是不由心下一軟。

    “嗯······”

    “便由少府所言。”

    淡笑著一點頭,劉盈便掀開了車窗,望向馬車側,那道已是同劉盈有些熟稔起來的身影。

    “全校尉。”

    “通渠在即,令兒郎們速行。”

    ·

    在南軍禁卒的護衛下,再一次來到鄭國渠沿岸,劉盈只覺一陣心曠神怡。

    雖說先前,劉盈只在蓮勺,見過下游河段的狀況,但作為同一條人工水渠,上、下游的狀況,只怕根本差不了多少。

    劉盈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去年年末,自己前往蓮勺之時,所看到的鄭國渠下游,是那近二十丈寬,不足二丈深,底部遍佈淤泥、枝杈,宛如垃圾堆的狀況。

    而現在,劉盈在三原以北看到的鄭國渠上游,則是宛如新建!

    ——上寬十丈餘,下寬七、八丈的寬度,以及起碼三丈以上的深度,讓渠道的切面,形成了一個極其歸整的倒梯形!

    渠道底部,一卷卷長丈餘,徑四寸左右的圓柱形‘埽’,被順著水流方向鋪設的整整齊齊,宛如地磚!

    最讓劉盈沒有預想到的是:先前,被劉盈固執的搬來,要用作‘修渠’之用的石磚,並沒有被鋪設在鄭國渠底部!

    面帶喜悅的側過身,朝陽城延意味深長的一笑,劉盈便微微一點頭,算是認可了陽城延‘自作主張’的成果。

    ——在劉盈的預案中,原本應該鋪設於鄭國渠底的石磚,被陽城延‘活學活用’,鋪在了渠側的斜坡之上!

    倒也不是全鋪,而是從渠底開始,大約往上鋪了二丈左右的高度,剛好高於鄭國渠往年的水位!

    這樣一來,待渠首重新被打通,那些極具固土效果,卻略有些醜的‘埽’,就會被水藏在渠地。

    而鋪設於渠側斜坡的那一塊塊黝黑色石磚,則是能被任何一個來到鄭國渠邊沿,查看水流狀況的人發現。

    再加上這二十萬塊石磚,原本應該鋪滿九丈寬的渠底,如今卻只在渠道兩側,各鋪了兩丈左右的寬度,也使得原本只夠鋪設五里的石磚,被陽城延用在了十幾裡渠道的渠側固定之上。

    這樣的改動,好不好用先不說,光是這賣相,就讓人頓感強迫著被治癒!

    更何況這樣的安排,也絕對算不上形象工程——渠底的土要固定,渠側的土,也同樣需要固定。

    甚至相比去渠底,渠側的土,更容易被水捲走,而導致河道自行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