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八百四十七章 來年

反在重新迴歸的前安東都護薛仁貴帶領下,組成城傍步騎兩萬之眾;不但再度擊破了鴨綠江流域的高句麗遺民叛亂,還自平壤城越過尚未解凍的大同江和諸多城壘,深入新羅國腹地大肆抄掠起來,

而這個時空的新羅雖然號稱為國,但其實保留了相當多的原始氏族殘餘;國內的貴人、豪強勢力強大。就算世系國主的新羅王族,也只是依靠骨品制維繫的諸多豪姓大酋中,最有實力的大支而已。

平時的常備兵馬不過七八千,遇到外敵入侵或是出兵征戰,才徵召舉國的城主、貴姓和豪酋的私兵部曲。因此,從目前前沿送回的軍報看,只要損失達到一定程度,新羅國就此易主也是遲早之事。

然後,當時間來到上元三年(六七六)閏三月,吐蕃發兵侵攻鄯(今青海樂都)、廓(今青海尖扎以西)、河(今甘肅東鄉族自治縣西)、芳(今甘肅)四州的正常線歷史事件,還是如期爆發了。

十七日,高宗詔洛州牧周王顯(即中宗)為洮州道行軍元帥,率工部尚書劉審禮等十二總管,幷州大都督相王輪(即睿宗)為涼州道行軍元帥,率左衛大將軍契苾何力、鴻臚卿蕭嗣業等軍討吐蕃。

其中相王李旦,就是剛剛改名為李輪;這其中的意味顯而易見。要知道,上一次以太子留都監國,而以諸王引兵征戰在外,還是高祖武德年間的事情;後來發生了一系列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之事。

只是周、相二王尚未成行,因為得到了私下渠道的示警和部分支援、預先準備,駐防當地的左監門衛中郎將令狐智通,光靠興、鳳等州徵發而來的戍兵就成功抵禦之。二王也順勢從澠池折還洛都。

儘管如此,已經聚集起來的部分兵馬,卻沒有因此遣散;反而是陣列於外苑等處,令諸王代表聖上進行校閱和操習;而從天下各地調動的糧秣、民夫,也並未停歇,顯然是為了將來征討吐蕃所需。

再加上從東都匯聚的兵馬中,一些提前有所聯絡和交流的關係人等,所陸續送回來的各種消息;都在證明一件事。也許這個時空線上,在兩年後堪稱轉折性的第二次大非川之戰;就要因此提前了。

緊接著,天后在第三次親蠶立於邙山之陽後,提出現在東宮編書修志的任務繁重;令太子頗為勞慮傷神。因此,為了保重身體的調養之計,當選拔天下才俊、有的之士,以充實東宮內廷分責其勞。

詔弘文館大學士張大安(郯國公張公謹之子),為太子左庶子,學士劉納言為太子洗馬;與洛州司戶格希元、直學士許叔牙、成玄一、博士史藏諸、講經周寶賢等,一起指派到了太子李弘的麾下。

而原本的太子左庶子,門下省侍中(右相)張文瓘;則被以年邁抱病之故,順勢與東宮就此脫離了名分上的干係;但是又繼續保留了東都留堂宰相和輔理太子監國的名分,算是某種朝堂博弈之故。

但作為諸位宰臣中,相對最為看重和親近東宮的張文瓘,雖然失去了繼續參與東宮內務,和名正言順廕庇其行事的名分;但也私下爭取到了一個小小的條件;讓詹事府右丞狄懷英,兼署大理寺丞。

但是,相對於即將可能爆發的招討吐蕃之戰,另一個與之相關的消息,反而顯得有些波瀾不驚了。就是吐蕃大相論欽陵聯合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也在西域方向對安西四鎮響應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