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八百三十三章 再聞

將原本太宗額外選任大臣,身兼本職參與政事堂議事的制度發揚光大;在長孫無忌一黨以外的朝臣中,大肆提拔新進人選,授予規格更高的“同中書門下三品”,而逐漸將長孫一黨的影響擠出去。

因此,當長孫無忌為首的元命老臣倒臺之後,給看重的大臣加銜“同中書門下三品”,就成為了一種天子制衡和調劑,朝堂勢力格局的重要手段和慣例;當然了,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便加銜的。

最低的門檻也要是六部侍郎,九卿長官這個級別。留都的宰相張文瓘,之前就正好屬於九卿之一的大理寺卿,以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職銜;輔佐監國太子留都聽政。也是政事堂為數不多的寒門出身。

父親為陽城令張虔雄,自幼喪父而以孝敬母親,敬愛兄長聞名;也是太宗開科舉士的第一批受益者,以明經科入選受任幷州都督府參軍,也在這裡遇到了命中的貴人,身為都督府長史的名將李績。

由此深受器重和看好,將其譽為“今之管蕭”,也就是比作管仲、蕭何一般的古代名臣;算是相當了不起的評價了。因此,待到李績應召入朝拜相之後,也順勢提攜和舉薦了這位新秀;同朝為官。

一度做到了工部水部員外郎,但因為要避嫌時任戶部侍郎的兄長張文琮,而被外放為雲陽縣令;直到對方去世後才得以重新入朝。然後,一路輟升至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以處理公務高效聞名。

最終以大理寺卿,加銜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不久前又晉位為門下省侍中,太子賓客。因而,相比政事堂中,其他幾位勳貴、世族,父子宰相的二代出身,他堪稱是為數不多的寒門宰相。

據說以孤臣自居的張文瓘,與另一位剛正不阿著稱的中書令郝處俊,同樣深得高宗的信任和倚重;乃至於他有時臥病在家,高宗專程指派其他宰相去張文瓘府上共同商議,若已商議過則盡皆准奏。

因此,他對同樣出自幷州都督府法曹,又是明經科舉士,還收到閻立本臨終提攜的狄懷英,自有一種仕途上的親近感和天然淵源。同時,他也是宰相之中與太子李弘關係最好,理念最為投契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