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八百一十六章 漸變2

作為與大唐相愛相殺了,將近一百多年的宿敵,吐蕃政權的前身,不過是一支從雅壟深山大峽走出來,猶自帶有原始氏族色彩的部落;但卻在一系列以小博大的鯨吞擴張中,一次次擊敗強大對手。

其中不乏相雄、蘇毗、大小羊同,這樣歷史悠久的古國和地區勢力;然後,相對原始的吐蕃部落,也迅速吸收了這些勢力的政權架構、社會形態和生產方式的先進元素,轉化成下一輪擴張的養料。

然後,當吐蕃人終於走出前藏的險惡之地,來到了青海境內之後;卻又遇到了已經被唐太宗時代,派遣名將李靖打殘了,並降服為臣屬的吐谷渾國;於是,就輕易獲得可耕可牧的海西之地大禮包。

或者說,在大名鼎鼎的前贊普松贊干布,以三十多歲壯年暴亡後;以大論(第一宰相)祿東讚的葛爾家族,把持了數十年朝政的吐蕃政權,已然開始顯露出非同尋常的擴張性和強烈的進攻意志了。

因此,才有了數年前的大非川之戰;大唐扶持吐谷渾復國的十餘萬兵馬,由邏逤(今拉薩)道行軍總管薛仁貴率領,追趕冒進的前鋒郭待封部時,在大非川遭到吐蕃大論論欽陵發動的舉國之力圍攻。

最終唐軍一路大敗,但吐蕃各軍也無力再戰,薛仁貴遂與欽陵約和而還。這也是唐朝對外戰爭中為數不多的幾次大敗之一;雖然具體損失不明,卻大大改變周邊的戰略態勢,也引發數年後的再戰。

當然了,這一次輸得更慘,失而復得的安西四鎮也再度丟掉,要等到數年後再度收復;再度因為西突厥叛亂而丟掉;因為武氏篡唐而主動放棄掉;拉鋸了四次之後,才在唐中宗時慢慢的穩固下來。

又歷經了睿宗,到了玄宗的開元年間,安西四鎮才真正達到了鼎盛時期;赤色軍旗橫行與蔥嶺內外,南擊吐蕃於大小勃律(今克什米爾),西逐突厥於鹹海;威震河中諸國/昭武九姓而莫敢不從。

不過,相對虛情假意的吐蕃人,所帶來的糟心事;唐軍在東邊的戰事就基本上是吊打小朋友了。同年二月,劉仁軌在七重城大敗新羅的部隊;又從登州海路奪取了新羅南部地區,殺死和俘虜甚眾。

待到這位高句麗戰爭中的“殺人鬼”率兵返回修整。唐高宗又下詔任命李謹行為安東鎮撫大使,屯兵新羅的買肖城經營該地,李謹行繼續三戰三捷大敗新羅軍,新羅遂派遣使者到唐朝進貢並請罪;

唐高宗原本有意赦免之,並恢復新羅王金法敏的官職和爵位。然而,這時留守西京的宰相張文瓘,卻突然上書陳以利害;稱新羅王金法敏之前悖逆不臣,召亡納叛,聚兵抗拒上國,怎能輕易恕之。

若此輩只是做獻表悔書,就能盡復冊封;那外藩諸夷豈不越發的畏威不懷德了。而朝堂中亦多有附論,於是,唐高宗也再度改變了主意;原本軍中已經摺還的金法敏之弟金仁問,也奉旨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