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六十五章 偶見

只是,它運氣很不好的是,撞了冬日穿越山中的妖異討捕隊;更在偽裝成樹木的藏匿處,被路過的江畋給輕易發現。不過,在初步安撫和救治了寨內的倖存者後,江畋也順勢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我需要前往溫嶺鎮的本地嚮導。”

“原來,貴官是為溫嶺鎮而來。”當地的稅關長吏和護路隊正,卻是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隨即又道:“不敢相瞞上官,溫嶺鎮已經失聯數月,不過當初曾有人逃到了本寨,且容卑下查問一二。”

閩地多山,道路艱險;遍地高崖峭壁,車馬難行,這也是當代的共識。因此,自江西信州境內過了兩道交界,武夷山脈中的仙霞嶺之後;山中持續數日的積雪、烈風,還,嚴重影響了車馬的通行。

於是,江畋就帶領一隊身體素質,遠超常人的內行隊員,輕裝先行一步了。既然是輕裝急進,那隊員不用承當任何負重;江畋自有袖裡乾坤/“次元泡”模塊,可以攜帶並提供相應的補給和裝備。

作為東土大唐的三十六道之一,才從江南東道分出來一般多年福建路,無疑是墊底的末位存在。因為境內多山且土地貧瘠,物產匱乏生計艱難,號稱是七山二水半分田,還有半分在海邊的險惡地。

用某隻東北耗子的話說,就是歷代窮的蕩氣迴腸;屬於窮山惡水出刁民的典範;因此和嶺南五管中的桂管、扈管、交管一樣,長期都是用來貶斥官場上的倒黴蛋,或是政治鬥爭失敗者的流放之地。

不過,在這個時空線上卻是出了一個小小的偏差;主要是源自那位穿越者前輩梁公,得到了海南、夷州兩大島,作為雍國大長公主的陪嫁之後;也派人投入大量資源,不遺餘力的進行開拓和經營。

因此,作為最初的福建觀察使,也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趕上了,開發夷州這股東風;不但境內大量的山夷、土族,被就近渡海輸送夷州充為勞力;還籍此輸供之故,開發了大量的礦產和木材、田地。

後來的大徵拓時代中,福建路也通過傳統的海貿航線和海上討生計的民風,在其中大大地分了一杯羹。後來更是以夷州為跳板和中轉,參與了對南海大小澳,遠至新洲大陸的移民填戶和拓殖運動。

相對於大多數內陸各道,傾向於故土難離、離鄉人賤的百姓;閩地不但民風彪悍,還極耐背井離鄉之苦;因此得以充斥各路義從和遠洋船團之中,活躍在海內、外域之地。乃至因此形成特殊風俗。

在海外紮根下來的第一代閩人,都會將本地剩下的第二個兒子差遣回中土,以為修繕和維護祖宅,世代祭祀和供奉宗祠;也是在國內保留一條香火和血脈。若是發生饑荒災害,則將親族接引出去。

因此,在上百年的內外良性循環和海外的持續反哺之下;如今的福建路十三州,已經擁有三四百萬的戶口。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型,一種就是沿海的商貿城邑,和內陸礦藏、林木為主的資源城邑。

聯通沿海與內陸城邑之間的紐帶,則是在閩地群山之間,歷代無數人力物力疏通出來,縱橫交錯的各條水系。同時,又與對岸一海之隔的夷州大島/通海公室,有著密不可分的諸多聯繫和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