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二十六章 竊語

因此這隻能作為最初,暗中獲得啟動資本的第一步,就不可以再輕易繼續下去了。因此,在第二步就要另闢蹊徑了,也就是在當世已初見雛形,可以異地進行存取、兌換的“飛錢”上繼續做文章。

飛錢,亦稱“便換”、“便錢”,始於唐代的一種特殊匯兌券。最初源於一些名城大邑中開辦的坊櫃、邸店,專門為客商、行旅提供的有償財物寄存服務;後來又逐漸增加了代為轉送、寄遞業務。

因此,為了能夠在外地取得寄存財物,開始誕生作為飛錢前身的特殊憑票;因此,雖然官方認證並且參與的“飛錢”業務,要到百年後的唐憲宗元和初年,但民間的飛錢往來卻在初唐早有雛形了。

(憲宗以錢少,復禁用銅器。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及諸軍(地方的駐京辦事處)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新唐書(卷54)·食貨志》)

其中又分為官辦,商人在京城把錢交給諸軍、諸使或諸道,設於京城的“進奏院”,攜券到其它地區的指定處取錢。或是私辦,大商人在天下各地城邑有聯號或交易往來,代營“便換”以此牟利。

這種匯兌方式一方面減低了市面上銅錢的需求,緩和歷朝歷代的官府,因為發行和流通錢幣的不足,導致的錢荒(通貨緊縮)。同時商人前往各地進行貿易活動時,亦減輕了攜帶大量錢幣的不便。

所以,只要按照歷史已經發生的軌跡,照本宣科進行運營其實很容易。可以先從京城——京畿道——關內道,開始鋪設相應的網絡;而且作為東宮背景的產業,完全可以吊打那些民間坊櫃、邸店。

千萬不要小看兩京民間所積澱的財富,自貞觀之治到現在已經過去了近五十年的太平歲月;歷經兩、三代人的勵精圖治與休養生息;因此,上至公卿王侯、下至官宦人家、商賈富戶,都頗有家餘。

甚至一開始為了避嫌和規避風險,不用東宮的官署出面,而委以太子李弘親信的內官,以個人的名義進行私下運營就好了。待到有所成就之後,再公開投獻在東宮的名下;這也是相對合法的慣例。

兩京的大多數豪商、大賈和鄉黨會社,多會將自己的全部或是部分產業,投獻在某個權貴、顯宦名下;定期奉獻以收益,同時獲得隱性的庇護和周全。只是東宮名下相對門檻偏高,很少接受投獻。

這樣,在內外隔了幾層關係之後,就算日後做大了遮掩不住,為人所忌憚和眼紅;也有更多的周全和寰轉的餘地。如果有人不顧臉面或是不擇手段藉機生事,也方便壯士斷腕而難以牽連太子本身。

但是,有了經營飛錢的資本作為起點和基礎;那身為穿越者必備的改良套餐和造錢機器。無論是香水、肥皂、製糖、曬鹽、釀酒,還是鋼鐵、水泥、煤礦、車床、提煉金銀,都可以逐一的走起了。

因此,在進入驪山溫泉宮之前,太子李弘已然差遣數十名的低級侍臣、衛士,前往京畿道各縣,有的負責調查當地大宗民生所需的價格,有的調查商賈、豪族、大戶的數量;還有的調查物產土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