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二十四章 軌範

“這是……這是……這豈非是規正佛門的真諦,真乃善妙異常啊!”片刻後,萬回僧看完這份手抄的《百丈清規》,卻略有些失態拍膝叫絕道:“好個“上下均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其中種種細緻入微,又貼合佛理修行的長久之道,只要能夠遵照奉行無差,便可以一掃釋門伽藍之中的浮華虛濫之風;而正本清源的遴選出,真有德行的善士和修者啊。老僧實在慚愧不如。”

“大僧無需自侮,汝亦有此心,孤懷甚慰。”太子李弘當即聞言寬慰道:“不瞞大僧,此乃一位修行極高的隱世高僧,所留下傳世遺物。其中的精義卻不能因此埋沒,還需大僧代為傳揚弘化。”

(《百丈清規》佛教書名,全書八卷,分為九章,作者為百丈懷海,內容為唐代佛教寺院、僧團生活規式。為後世寺院叢林所遵循的所有清規戒律之始。其中最強調的是勞作與修行/農禪一體。)

“承蒙殿下抬愛,委以老僧以德澤萬載之功,雖老朽衰微而斷不敢辭,唯有捨身相投了。”萬回僧聞言卻是霍然站起來,躬身合手道:“只是重整佛門踐行清規,還是不免茲事體大,須請上命。”

“自當如此,孤隨後就會在朝議中,請奏點檢天下寺觀,以為定員定額、釐定考功、汰除濫浮。”太子李弘看著一反老邁,而顯得幹勁滿滿的萬回僧,不由磋嘆道:“還請在二聖當前代試口風。”

“此乃應有之義,儘管付之老僧便是了。”萬回僧也毫不猶豫道:“此外,老僧還會召集親近僧徒門眾,以法會宣揚此中的利弊和精要;為殿下呼應造勢一二;以興助此德澤萬世的大利和德政。”

因為在這一刻,他那顆一貫以來修煉的寵辱不驚、處變不亂,號稱“風動石不動”的禪門慧心,差點就被這件事,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名利洪流所淹沒,那可是有機會與玄奘祖師比肩的青史重書。

儘管如此,他還是因此滿心都是各種想念和思緒如潮,而攪動不安的根本再也無法靜下心來了。只想迅速回到東都的坐堂柏谷寺去,馬上就開始推動此事;卻冷不防太子李弘,再度輕描淡寫問道:

“聽聞大僧早年,行遊關洛之間,與人言事多有應驗否?因此,鄉野多引為神異之故。又有官宦、公卿,爭相以為供養之功德;言君乃是西方天竺貶落的大樹菩薩化生;遂蒙母后召入大內備詢。”

“殿下明鑑,此乃世人的以訛傳訛爾的誑語妄言。”然而聽到這話,滿心紛雜的萬回僧突然冷靜下來,卻又滿心輕鬆和如釋重負的答道:“不過是老僧早年行遊,聊以自保的一點觀人望風小術。”

“類比如醫者的望聞問切之道,只是醫者望的是經脈體魄、氣血形色,以鑑病患根源。而以老僧的修行之法,望的是世間人物的形容顏色,形狀氣度;以為分斷家門出身,喜喪好惡,心意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