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章 迴響

這也是大多數牽涉到大雲教的地方人家,通常的處理結果之一。據說,那位貴為揚州都督的大人物,也毫不猶豫處死了一名寵妾,僅僅是因為她為了求子,而被誘使暗中加入了大雲教的軌儀當中。

因此也在日常當中,以枕邊人的身份,有意無意洩露了不少相關消息。而揚州府內外的其他豪門大族、富室巨賈、官宦顯貴之家,同樣也有不少後宅的妻妾奴婢、親族子弟,驟然意外暴病而亡的。

或者說,在查抄大雲教信徒的過程中,成了揚州府及周邊的地方官吏,一場變相瓜分各種利益的盛宴;雖然明面上被查抄的家當和產業都要沒官,但各種潛在利益空白,卻足以令人吃的滿嘴流油。

因此,除了已經被瓜蔓抄追拿出來,只待明典正刑的中上層人物之外;足足還有數千人被判處,流放三千、六千和九千,乃至發往邊疆充當苦役;而岳丈為首的蘇氏一家,就在流放六千里序列中。

當然了,自從泰興改新之後,朝廷對於這種刑罰體系中的人力資源,就有了更加周密和完整的規劃。流放三千里,還有機會留在國內的邊遠州縣;但是流放六千里以上,那就基本要在諸侯外藩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作為九州屏藩和外域徵拓的諸侯們,也是樂於接受這些來自中土的流徒。畢竟相對於統治之下的番夷各族,這些流徒是地地道道的唐人,有利於改善人口結構和穩固統治的根基。

至於這些流放唐人本身所存在的大多數問題,放在域外或是邊境之地,就根本無足輕重。相比這些諸侯外藩治下,紛繁複雜、牛鬼蛇神亂舞的信仰和族類,這點大雲教的殘餘影響,反而不算什麼。

事實上,在當年梁公主持之下,分藩海內諸侯的盟誓中,有專門針對華夷之辯的嚴格規定和細則;因此諸侯外藩一旦被認定,有持續夷化的傾向和趨勢,就會遭到相應制裁,乃至剝奪諸夏的身份。

而這也意味著,不但失去了來自中土國內的大義名分,物產人口輸出和海陸貿易的渠道;還喪失了盟誓之中,諸夏之間不得相攻的保護性條款;淪為周邊的諸夏勢力之間,任人魚肉的瓜分對象。

故而,無論如何這些諸侯外藩家門之中,怎麼內鬥和侵軋、爭端不休,都儘量不會去觸碰這條最後的禁忌底線;或者說,任何主君在作出昏聵荒唐的決定之前,就率先被臣下或諸夏干涉軍所推翻。

但是,想要在胡夷環繞的域外之地,維持諸夏的風貌和傳統等標準,就不是那麼輕易的事情。既需要足夠數量來自中土的移民填充,也須有有足夠的學識和書籍支持,來完成移風易俗的漸進過程;

因此,來自地方殷實富足,文風鼎盛的淮揚之地的獲罪流人;就是這些海外諸侯中最受歡迎的群體。因此,只要能夠活著抵達域外的流放地,除了水土不服的問題之外,基本不會受到苛待和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