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六百二十九章 地方

當然了,倘若對方自敢稱政事堂或是樞密院的差遣,那地方官可以毫不猶豫的將其逮捕,並且嚴加拷打訊問。因為國朝的體制,政事堂和樞密院執掌軍國機要,卻不可越過尚書省對地方發號施令。

此外,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宮苑使,宮市使之類,來自大內的大小使臣了。地方官可以不用理會,反而如果主動討好和巴結對方,會遭到士林官場的一至鄙視,如果抓住把柄教訓之還會得到讚譽。

然後除了尚書省之外,有資格要求得到地方配合或是指定協助的,還有主掌國家財計的三司院、乘掌舉國資訊傳達的通政司;以及調理內外分藩諸侯的宗藩院,以及設置軍府的所轄十六衛本衙……

次一等是九寺五監的差遣,其中最重要的是掌天下糧食積儲、倉廩管理及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的太府/司農寺,最不可忽略的則是掌財稱庫藏的少府寺,以及主掌河道水利和關津橋渡的都水監……

但只能請求地方協力,而無法強令行事。因此,當他看到“分巡大江各路”的御史頭銜,以及政事堂的花押和尚書省的符印,牛守吏幾乎要眼前一黑,當場暈過去了。因為對方來頭也未免太大了。

正所謂是“十殿閻羅,御史最煩。”描述的就是這種情形。如果將來自京中堂院三省六部的差遣事,按照十殿閻羅的座次排行的話,最為重要的無疑是吏部和三司院了,但最為麻煩的卻是御史臺。

而御史臺內部,按照麻煩程度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本道直管的監察御史,相對簡單一些;因為他日常監察任務繁多,從平級的三司四使到各州刺史佐副;作為州縣的數十個縣令之一反而關注有限。

其次比較麻煩的是,那些定期分派本道實習的御史裡行,他們多是些剛入憲臺的愣頭青;又擁有微服暗訪民間和風聞調查的權宜,因此恨不得在地方上能夠揪出點什麼來,作為晉身之途的踏腳石。

雖說這些御史沒有臨機處斷的權宜,但是一旦被他們抓到把柄,還是少不了一番查證,乃至在考評中留檔。因此,雖偶有人冒充御史裡行進行招搖撞騙,卻總也免不了個別父母官賠了錢財又丟臉。

而後,更加麻煩是來自京中的專案御史;其中又分為兩類情形。要麼是根據地方突發的大案、要案,或是極其嚴重的申訴事件,而與刑部、大理寺組成小三司;前往本道對於案情進行復審和核查。

那往往意味著一路官場的大地震,就算最後複核和調查如初,還是會有好些個倒黴蛋,因此丟了官帽或是掉了腦袋。要麼是臨時性的針對性差遣,比如與轉運、度支、鹽鐵、水利相關的定期督辦。

而這位分巡大江各路的御史,顯然就是後者。但光是政事堂、尚書省和御史疊加在一起的字眼,已經足夠壓的他抬不起頭來了。然而牛守吏又注意到“獸禍妖亂異聞討捕”字樣,頓時就鬆了口氣。

光從字面上看,這顯然並不怎麼涉及到他的日常本職;要強行扯上關係,也就是這些偶然傳聞的妖亂和異類出沒,多少導致了地方的拋荒減產和夏收入庫的延遲;也成為他親自前往督導巡視之故。

緊接著,他不由小心翼翼的再度開口道:“本官一定盡心竭力協從,請問貴官可有什麼指示?”

“在你治下的京江柳氏,可曾熟悉?”這名軍士才微微頷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