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94章 餘波

    “那我們還能怎樣?”

    隨又有人如釋重負的道:

    “情勢不明,勢比人強之下,當然是竭盡全力,逢迎那位監國邸下的一應所需了?”

    “要錢要糧都給她,要人也可以讓本家嫡出的子弟出仕;只是不要涉及性命攸關的話,其他的都可以捨出去。”

    “我就不信,只要我輩足夠盡心示好和投獻之下,那世子難道還能毫無情由的,對我等斬盡殺絕麼?”

    隨即,又有人找到了主心骨一般,連忙附和道:

    “對對,事情且要放寬,放長遠了看。監國既要在北地建立抗敵的行臺,那自然少不得用人之處,這便是我輩的機會,乃至前程的所在了。”

    與此同時,也有人在庭院深深的家宅裡,對著自己的親族朋黨,憂心不已的長吁短嘆道:

    “此事過了,此事大大的過了。為監國者,豈能一出手,就如此酷烈,不留餘地呢?”

    “此事一出,怕不是大大疏離了佛門,還讓那些逃亡在外的相關人等,再無僥倖之理?”

    “自古以橫暴酷烈手段,而威凌一時者,都是難以長久的;不是積重難返而不戰自亂,就是倒行逆施而臣下反噬之。”

    然而,就在第二天,又有新的消息傳了出來,也讓這些暗中信誓旦旦,嗟嘆不已的人等,頓時大掉眼睛而一時間偃旗息鼓了。

    因為,先是作為城內最大的道館所在,回龍觀主普祥真人;與本地最古老雲臺寺出身的副僧錄夢龍大師;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聯訣拜見了,這位剛剛辣手鎮壓過,號稱窩藏叛黨佛門敗類的監國世子。

    在留中足足面見了半個多時辰,也不知道是說了什麼之後。這兩位城中最具影響的宗門代表人物,就出外當眾宣佈以各自山門,輸帛獻產全力支持監國行臺用度。並號召原州境內的寺觀所屬,皆為效從。

    而後是隱居城內的一代名士大儒;開新羅文宗之始而諡號文昌的一代傳奇人物,慶州崔致遠的第十一世裔;人稱博古山人的崔毓源;也破天荒的走出了自己,結廬傳道的桂苑草堂,前往府臺拜偈監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