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89章 後續

    因此長期演變下來之後,就形成了州郡縣城內的國屬官僚及周邊百姓;與鄉土地方的眾多大小分藩諸侯,及其下臣,藩士、領民,並存一時的二元體制。而期間又夾雜大量土生聚落的氏社、山民。

    而其中尤以王幾和五小京的地位尤為特殊。既是作為世系公族薛氏的直領所在,同樣也是維持和編練有足夠常備軍隊,以為就近監控和鎮平所在各州,同時裁定和調停分藩各家的矛盾衝突。

    因此這般體制在太平日常,對應一些小打小鬧的民變,騷動,或是分藩諸侯的衝突、叛亂,都可以遊刃有餘的運轉無虞;但一旦遭遇到大規模外敵入侵,就顯露出了各自為戰的拉胯另一面了。

    只是相對於統治中心的王幾金城,或是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祖廟,天嶺聖山所在的中原京;或又是海陸財賦彙集的金海京;具有海防備寇職能,匯聚了舉國大半數水軍的大本營——南源京;

    原本是居中指揮備邊各鎮,定期徵防外夷各族的北原京;也因為承平日久早已演變成,王幾政治鬥爭輸家和失意者的變相流放地。所以以此為土壤,匯聚了有反體制傾向的各色人等,也不足為奇。

    事先缺少足夠準備的小圓臉兒,就這麼一頭栽進來,也不吝於自投羅網。但是相對於已經淪陷於扶桑軍的金海京、南源京和王幾,被百濟叛黨所佔據的西元京,在彌勒教暴亂中失去聯繫的中原京。

    碩果僅存的北原京卻也有個好處,就是武備狀況居然五小京之中最好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北境相對的民風彪悍,地方上分藩、臣屬、部民之間發生衝突的頻繁,需要長年保持的武力鎮壓手段。

    另一方面,則是北原京的常備兵源,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備邊軍戶和羈縻各族;乃至有定期召集義從(僱傭性質)協戰的傳統;所以在相繼淪陷的南部和中部各州緩衝之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備戰。

    因此,當下的北原京內武裝力量,大概可以分作幾大部分。首先就是分屬五小京,前後左右中的五殿衛士,而北原京內的這支殿後軍,編列有五都約三千一百名甲兵,也是值守行宮別苑的武力。

    其中的兵源,大都來自北原京周邊的公領之中,那些直屬薛氏一門的眾多下臣和藩士之家,比同於中土勳貴、外戚之族的家將部曲一流的人等。

    日常則歸屬那見面沒說多少話,就被飛劍所殺的殿後大將張光碧麾下。張光碧此人乃是備邊軍鎮的將門出身,又效力於五殿衛士;在當地經營了好些年。因此對於那些將士的影響力非同尋常。

    如果不是所有的心腹黨羽,都在一個照面都被殺了個乾淨,就剩下一個死剩種的別將葉京當場投效;很難說這些殿後衛士,在事到臨頭會不會繼續聽從,這個素昧平生只存在傳說中的監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