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228章 春耕忙




    鮑賢方才一直裝老,閉目養神,此時才慢悠悠甦醒,說道:“倒也有些收穫。”



    他示意掌櫃打開匣子,排列出六件不同的毛衣。



    掌櫃介紹道:“經過咱們織孃的嘗試,毛衣姑且分為厚薄兩種,厚的能頂替尋常棉襖,薄的可以做春秋夾襖,又根據毛線的品次,分為上中下三品。此外,還有一特品,如今尚未織完,全以羊的底絨織成,細膩柔軟,又比皮草輕薄,保暖效果卻極好,貼身穿著,寒冬臘月也不冷,就是絨少,一年怕也出不了幾件。”



    程丹若:“……”



    很好,這下等級都出來了。



    但她很配合地查看了六件毛衣,發現它們都有了繁簡不一的花紋,其精美度比最開始的毛衣強了不知道多少。



    而上等的細薄毛衣上,還縫了大大小小的珍珠,組合成花卉的圖案。



    “辛苦了。”程丹若並不吝嗇誇讚,可也沒忘記敲打,“毛衣之所以要緊,是關乎民生大計,這也是聖人看重的原因,論珍奇鬥巧,可比不過刺繡巧奪天工。”



    鮑賢道:“夫人所言是正理,只不過此事既然已經上達天聽,咱們總要表表心意才好。”



    “您的意思我明白,可光送奇珍異寶上去,怕是討不著好。等到今年冬天,同正事一道報上去,才是錦上添花呢。”



    程丹若不鹹不淡道,“當然,我就這麼一說,您不信,自可安排了去。”



    鮑賢說:“這事當然聽您的。”他要託人上貢,別說能不能成,掏多少銀子,那是越俎代庖,以後可就生出嫌隙。



    況且,聖人點明要她主理此事,自己若不聽,恐怕這顆腦袋也在脖子上放不了幾天了。



    程丹若這才道:“那就好。”



    她終於能喝口茶,微微潤潤嗓子,沉吟道:“其他倒是沒有要緊事,春天羊毛收足了,夏天就能開始織,秋冬之際,咱們再見分曉吧。”



    其他人都應了。



    --



    春天的腳步慢慢近了。



    大同這個地方,三四月還可能下雪,可雖然暖和不到哪裡去,農民卻開始了新一年的耕種。



    小麥、小米、高粱依次播下,今年又多了紅薯和土豆。



    對於抗風險極低的普通百姓家庭來說,嘗新並不是什麼正確的選擇。大多數人家依舊保守得種了小麥。



    但在聽說今年夏天,可能要去疏通河道時,不少人家考慮到免除一人徭役的優惠政策,便決定咬咬牙,再多種點紅薯。



    至少要種一畝,不足一畝是無法免除徭役的。



    人口多的人家,則想到紅薯低稅,便決定在周邊墾些荒田,胡亂種點,說不定到年底,家裡人就能多兩碗乾飯。



    而這個時候,細心的百姓不難發現,大同的外來者變多了。



    是的,經過去年秋冬的宣傳,在河南、直隸甚至山東的部分流民,聽說朝廷和韃靼停戰的消息後,逃亡的晉人陸續開始返鄉,另一些無家可歸的人,在聽說大同府招募流民,墾荒入籍的消息後,也決定來碰碰運氣。



    當然了,還有少部分更“特殊”的人群。



    ——某些失去了戶籍,不知能在何處安家的人。



    比如,彭萬年和於美娘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