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13章 女醫心




    程丹若搖搖頭。



    母女倆滿懷遺憾地走了。



    然而更多的時候,連藥方都很難開。



    中醫看病,太難了。



    她不是神醫文的主角,能瞬間辨認出是什麼病症,大多數時候都很沒信心。



    望聞問切,望是最簡單的:面色潮紅,多是熱證,蒼白多是血虛,萎黃就是脾胃虛,晦暗是腎虧,黃疸是溼熱。再看舌苔,白黃膩黑,都有不同的對應。



    切脈就很複雜了。



    什麼樣的脈象是浮脈,什麼樣的是沉脈,摸起來好像差不多,很難辨認。這就必須要多摸,多分辨,才能捕捉到細微的差別。



    可就算摸準了,中醫裡有多少是可以借鑑的,有多少是巫醫的殘留?



    難道藥方裡有夜明砂,就真的給人開蝙蝠的便便?



    然而,古人認為蝙蝠可夜間飛行,視力出眾,才會名為“夜明”,現代人誰不知道蝙蝠是瞎子。



    吃了這個,還能學會聲波探測不成?



    最好治的是感冒、消化不良、扁桃體炎、扭傷和蛔蟲病之類的,這都有現成的藥方可用,依據病人的情況增減藥量即可。



    這種治病的方式放到現代,得被老師痛罵“草菅人命”。曾幾何時,她根本不敢替人看病,生怕弄錯,耽誤一條人命。



    但現在……不要慫,直接上,就當自己是赤腳醫生。



    人命太賤,有的人她不看,一輩子也看不起。



    事情已經不會更糟了,不是嗎?



    再說了,有的病並沒有那麼難治療。



    比如今天,雖然大多數時候只能開個聊勝於無的藥方,但也踏踏實實治好了一個患者。



    這戶人家就住在天心寺下的小鎮,姓王,家境還過得去,偶爾能吃頓肉。前幾日,兒子孝順了王大娘一碗肉,誰知道吃下去後,腹痛不止,噁心嘔吐。



    老大娘節省,不肯就醫,一拖再拖。



    今日聽聞程丹若在此義診,又是個女大夫,兒媳才悄悄把婆婆送來。



    婆媳二人是松江人,不會說官話,講的都是純粹的吳語。幸而程丹若在上海住過一段時日,聽得懂也會講,交流倒也沒有難度。



    詢問得知,老婦人吃了豬肉,程丹若便問她:“老人家最近如廁,有沒有看見一片片的小白蟲?”



    和女大夫說話,遠比和男大夫方便得多。



    王大娘羞窘歸羞窘,還是答了,且小聲表示肛-門瘙癢難耐,問大夫能不能給她看一下。



    程丹若笑了,這不就是女大夫的意義嗎?她同意了,戴上用羊腸做的指套,略做檢查,便確定是絛蟲病。



    先讓老人家嚼南瓜子肉二兩,再用檳榔煎水服下,中午看的病,傍晚時分就腹瀉不止,排出了蟲體。



    程丹若戴上自制的口罩,查看糞便,發現頭節已經排下。



    “蟲已經打掉了。”她微微彎起唇角,“以後別再吃沒煮熟的豬肉了。”



    王大娘大喜,到處和人說她醫術高明,藥到病除。



    程丹若先是忍俊不禁,復又心酸,啊,像她這樣的半吊子大夫,居然能得如此讚譽,窮人的生活有多難,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