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豬去挖坑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三章 院感有救了

而在給病人免除了治療費用後,家屬們也沒有再追究什麼。

崔主任的職業生涯總算是保住了。

其實患者家屬來醫院也是為了健康,如果不是病人出了大問題,家屬也不至於起訴醫院。

所以院感這種事屬於雙輸,無論是病人還是醫院,都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即使發生,也最好能儘快治療,迅速平息下來,將損失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

醫療圈很小,消息傳播得格外快,納米藥丸在昆市院感中大展身手一事,很快就傳到了其他三甲醫院,引發了轟動。

納米藥丸能夠以千分之一的劑量,治療病人的感染,減少抗生素濫用的耐藥性,這對醫院來說,無疑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但凡院內有感染超級細菌病人的醫院,都願意嘗試一下納米藥丸這項新鮮事物。

這無疑加速了臨床試驗的進展。

除此之外,醫院裡還有一些特殊的病人,他們也看到了治癒的希望。

這些病人,由於各種原因,都是廣譜抗生素的長期使用者,體內早已對大部分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

他們哪怕嘗試新的抗生素,由於劑量較大,需要長期使用,而且對身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往往在過了一段時間後,細菌產生了耐藥性,又捲土重來。

事實上,耐藥性的產生是必然的。

抗生素是細菌用來滅殺其他細菌的武器。

而細菌是活著的生物,很容易變異,使得常用的抗生素不起作用。

比如長期接觸下,細菌適應了抗生素的功效,產生了使藥物失活的酶,或者改變了細胞膜的通透性,從而阻止了藥物的進入,甚至改變了原有的代謝過程,這些都會造成耐藥性。

一種抗生素在社會中使用的時間越長,病原菌與它接觸的次數越多,越容易產生耐藥性。

而且細菌中的耐藥性基因,可以通過質粒dna等遺傳物質,在同種和不同種細菌之間互相傳遞。

可以說,只要一種細菌產生了耐藥性基因突變,那麼很快,大部分細菌都會擁有這種耐藥性。

細菌的進化方式很精明,對一個細菌菌落使用青黴素後,大多數細菌被殺滅,但偶爾也有極少數細菌產生了耐藥的突變基因。

這樣,它們幸運地活了下來。

接著,細菌變種會把自己的耐藥基因遺傳給後代,更險惡的是,它還能輕而易舉地將自己的耐藥基因傳給無關的微生物。

傳遞時,一個微生物散發能吸引另一個細菌的一種招惹劑。

兩個細菌相接觸,它們打開孔,交換稱之為胞質基因的dna環。

這個過程就叫做不安全的細菌性行為。

通過這種交配方式,霍亂菌從人類腸道內古老的普通大腸桿菌那裡獲得了對四環素的耐藥性。

這種傳播往往是通過大環境來進行的,防不勝防。

尤其是在濫用抗生素的現在,河流,土壤,以及動物體內,都充斥著耐藥性基因。

對細菌來說,這已經變成了環境的一部分,簡直是隨處可得。

比如自然中廣泛存在的金色葡萄球菌,本來是一種人畜無害的微生物,很容易被殺死。

對免疫力正常的人類來說,它可以跟人類和平相處,如果抵抗力下降,就會產生一些常見的感染,讓人長痘痘,或者食物中毒腹瀉之類。

但當金色葡萄球菌從其他細菌處接受了耐藥性基因,就會成長為讓人聞風色變的超級細菌——mrsa,對許多抗生素產生多重耐藥,成為院內感染的常客。

許多病人好端端的,只是進了次醫院,也沒有做手術,就感染了超級細菌,從普通的感冒變成了肺炎。

很可能就是身上攜帶的金色葡萄球菌,在醫院與其他細菌傳遞了基因,獲得了耐藥性,從而突變成了mrsa。

這就是一場細菌之間的軍備大戰,人類只是巧妙地利用了細菌的軍火庫而已。

只有足量足療成按時用藥,讓體內的藥物始終維持在合理的濃度,在儘量減少毒副作用的情況下,盡力殺滅病原菌,就可以減少耐藥性發生的可能性。

所謂畢其功於一役,就是如此。

而只需要很少的劑量就能消滅病菌的納米藥丸,無疑能在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大範圍耐藥性上,起到強大的作用。

幾乎是轉瞬之間,納米藥丸名聲大噪,變得炙手可熱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