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 作品

第29章 第 29 章

    杜師太不加掩飾,直接將關注的、帶著愛意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女尼們譁然,而這位師太溫柔地問:“你還好嗎?”

    梁丘勉強朝她笑了笑。

    廣寧公主暮明姝、宰相府上的郎君林斯年一同進來。

    暮明姝一進來便環視一圈:“那位徐娘子沒來?”

    她對徐清圓的印象非常深刻——端莊秀美,才華橫溢,偏偏還能言善辯。

    公主殿下以為,徐清圓一定會在這裡配合韋浮,就像她之前配合晏傾一樣。

    林斯年與公主殿下關心同一人,和善詢問:“徐娘子不在?”

    這裡的人心神不屬,哪有心思關心徐清圓的去留,紛紛搖頭。

    --

    徐清圓沒有去聽他們問審,因她總覺得不對。

    是那種一切都太順了的感覺。

    審問梁園女子,梁園女子叫出梁郎君;梁郎君瞬間自盡,梁園女子改口說是老夫人;老夫人承認自己殺人,罵罵咧咧,把每一樁兇殺案的前因後果都講的清楚明白。

    但是徐清圓依然覺得太可怕了。

    一切都順利得很可怕。

    她想鼓起勇氣問韋浮,不繼續查了麼,就這樣了麼?但是韋郎君顯然發現梁園案可能和他在追查的謀逆案牽連不大,韋郎君已經沒興趣查了。

    而徐清圓……她也很膽小。

    一整天的時候,佛堂那邊審訊進行時,徐清圓都和侍女蘭時一起,在寺中默默走,如同散步一樣。

    蘭時看出徐清圓的心結,勸她道:“這個案子已經破了,你就不要多想了。何況這案子本來就和我們沒關係,他們案子破了,咱們就能趕緊搬出梁園了……”

    徐清圓抿唇:“那我們搬去哪裡住呢?”

    蘭時怔忡,想到了徐清圓的身份,眼神一下子也黯了。

    蘭時小聲抱怨:“都是我們運氣不好。本來因為郎主的事,長安這些人都遠著我們走了;娘子住一個梁園,如今就鬧得梁園沒了,本來想幫助我們的人,也沒了吧……”

    蘭時心酸:“娘子,你怎麼這麼可憐?”

    蘭時已經想到她們無家可歸的悽慘未來,而徐清圓擰著眉,還在思考梁園案。

    她二人散步散到了梁丘居住的禪房,隔著木籬笆,她們看到梁丘的小廝把一盆花抱到太陽下,一邊澆水一邊嘆氣。

    隔著籬笆,徐清圓喚聲:“方長,你不去陪你家郎君看案子,悶在屋子裡做什麼?”

    坐在地上的小廝方長抬頭,看到是這個世上最溫柔最美麗的女郎徐清圓,眼睛當即輕輕一亮。

    然後方長愁眉苦臉:“我家郎君太慘了,遇到老夫人那個瘋子,還得去聽案子,說自己這些年怎麼幫那個瘋子隱瞞……但是我們郎君從未親手殺人,這應該罪不至死吧?”

    徐清圓捋一下耳畔髮絲,輕聲:“那要看律法怎麼判了。不過你家郎君若只是出於‘父子相隱’的緣故幫老夫人隱瞞,按照大魏律,世人還要嘉賞他的‘仁孝’。他不會死的。”

    方長:“郎君也是這麼跟我說的……所以我現在發愁的,是今年夏天長安的賞花宴,我們還怎麼參加,怎麼拔得頭魁呢?”

    徐清圓眨眨眼,很迷惘。

    方長舉起他抱著的花,把花盆轉了一圈。徐清圓這才看到,原來這花還沒開出花來,卻有一瓣葉子捲了起來,有些枯黃了。

    方長:“郎君可寶貝他的花了,這幾天卻被老夫人的事情弄的,都沒心思看花了。我幫郎君照看花,就把花養枯了一片葉子……這花今年肯定奪不得頭魁了,郎君肯定很傷心。”

    電光火石間,如同一道電劈入徐清圓的大腦。

    四月天下,她後背出汗,面如紙白。她霎時明白自己忽略的一直是什麼了。

    她隱隱覺得,她猜到了真正的真相是什麼。

    ……這太荒唐,太殘忍了!

    --

    此時此刻,山下的盜竊案,到了收尾的結案階段。

    這個案子本也不難,在晏傾手中易如反掌。

    他幫那些受害人家追回財物,獲得人千恩萬謝。而偷竊的團伙是城東的一批潑皮,暗度陳倉,想和城外做生意,沒想到被截獲。

    這些潑皮蹲在大理寺的大牢中,垂頭喪氣。聽到腳步聲,他們抬頭,看到是那個長的格外斯文、不愛說話、一說話就致人死地的晏少卿來了。

    他們撲到牢門前為自己伸冤。

    風若沒好氣:“冤什麼?要是沒有偷東西,會蹲在這裡?都起來,把這些贓物辨一辨,說清楚了,等我們把贓物都還回去,再給你們酌情減刑。”

    風若打開牢門,身後的小吏們就抱著一個個贓物,堆到牢裡,讓這些人辨認。

    這個時間不長不短,晏傾坐在一旁等待。等到了最後,風若說“差不多”了,晏傾看去,見牢裡的稻草堆上,還扔著一個看起來頗重的包袱。

    晏傾起身,走進牢裡。

    他問:“沒有人認這個嗎?”

    認罪最積極的那個潑皮苦笑:“少卿,不是不認,而是這個真的不是我們偷的啊。自然,我承認這也不是買的,但是別人不要了的東西,我拿去賣銀錢,有什麼錯?”

    風若罵他們:“狡辯!”

    風若命令他們把包袱打開,晏傾目光一頓。